预制菜联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武汉今年吃虾又贵了 各级商家争抢虾源而不得

   2018-04-17 4780
核心提示:  武汉的吃虾季已经开幕近一个月,但小龙虾的身价却不跌反涨。记者连日探访发现,因为去年夏季时虾价暴涨致使部分中小虾馆提前
   武汉的吃虾季已经“开幕”近一个月,但小龙虾的身价却不跌反涨。记者连日探访发现,因为去年夏季时虾价暴涨致使部分中小虾馆提前“罢卖”,使得今年虾季刚开始便出现争夺虾源的激烈竞争,价格同比贵了两成多。
  业内人士介绍,为了争取稳定的虾源节省成本,从一级批发到终端虾馆的各级商家大多希望能够进行预订,还有商家订购冻虾来保障货源。江城虾源大战提前开打,消费者吃虾花的钱也变多了。
  各级商家争抢虾源而不得
  上周末,汉口一家大型海鲜市场里的沿街铺面外几乎都摆出了几框小龙虾。“现在最大的7、8钱,50块钱一斤。”看到记者上前询价,一位商贩说,品质好的虾子前一批已经抢完了。
  在这家铺位前,框子里的活虾确实已经不多,更大批的虾子正在被分拣,等待下一波来订货的商贩:“现在不仅大虾子少,还有虾馆和虾贩来提前定下个星期,甚至下个月的虾子。”这位商贩称,大家会担心随时出现去年夏天虾价暴涨的情况,想卖却拿不到虾。
  在批发商夏老板的档口里,一家虾馆正好来拿走了预定的100斤中等规格小龙虾。“餐馆要的虾子都是8钱以上,但是现在太贵,我们能拿到的虾源也不多,就专门做熟人生意。”夏老板说,去年夏天小龙虾身价暴涨时,各级商家买不到虾、也买不起虾:“很多来要货的商家都想商定一个价,一直定到8月。”夏老板说,虾子的价钱随行就市,谁都不会愿意一整个虾季定一个价,所以基本上虾源预定期超过一个星期的都很难。
  开季月余同比涨价两成多
  “50块钱一斤是最好的虾子,一般的45、46也能卖。”夏老板告诉记者,虽然4月初已经有本地的虾子批量来货,但主要都是监利、洪湖和潜江等地的稻田虾,数量并不很多,一旦餐馆和零售商集中来订货,基本就形成供小于求的局面:“去年4月中旬同规格的虾子大概35元一斤,今年涨了10块钱。”
  此外,目前市场里最大的虾子都没有达到1两,多数在8钱左右,价格最高也是50元,但成交最多的价则在46元至48元,均比去年此时的35、36元涨价两成多。
  多位批发商称,除了目前本地虾子货源相对不多以外,各个级别的商贩,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地的商家来武汉提前抢货、订货也是重要原因:“他们对好虾、大虾的价钱也出得高。”
  去年虾价保障趋势难套用
  “去年夏天小龙虾身价暴涨与当时持续超高温、长时间暴晒等天气因素有关,这样的情况不可简单复制,更不能套用到今年的小龙虾行情走势里。”国内一家水产电商平台分析师介绍,实际上去年全国小龙虾的行情比较稳定,在7月前的正常周期里价钱甚至比往年略低,如果不是出现夏季长时间的高温炙烤导致货源紧缺,小龙虾最后的“翘尾效应”不会那么明显。
  在批发商夏老板去年的发货单上,记者看到了从5月初到9月底的每笔价格:5月到6月的6至8钱小龙虾一斤30元,到了7月缓慢涨至33元:“那时候虾子已经慢慢开始少了,这种涨价是正常的。”夏老板回忆,涨价那会儿正是持续高温,后来的虾价就猛涨至43元、45元:“后来涨价就是天气因素导致虾的量少,损耗大。”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夏季的天气不可准确预测,在省内小龙虾产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小龙虾的身价走势不可预测,商家并不需要提前抢虾源而使自己被动。
  本地池塘虾下周入市压价
  随后,记者从我省水产部门了解到,今年的小龙虾产量保持稳中增长的态势,在没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小龙虾产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不用提前过于担心虾价暴涨,而应根据实际的市场变化来选择购虾、吃虾。
  “现在稻田虾可以供给市场,下个月池塘虾出水量会更大一些。”武汉江夏的小龙虾养殖户田师傅告诉记者,进入4月中下旬后,几种养殖方式的小龙虾都会入市。除了活虾入市量将逐步提升,省内像德炎水产等实现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还专门通过先进的冷藏技术、建立的超大冷库,以及配套冷链物流体系等,向餐饮市场持续供应冻虾,解决高峰时期的货源问题。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也能稳定价格,保障虾源的市场供应。
  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一周内,新一批省内小龙虾会陆续出水,逐步加大市场供应。进入5月后,不但多个渠道的虾源会持续集中入市,虾子的规格个头也会变大,市民到市场上采购吃虾将更实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yzc.cn/news/show.php?itemid=696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2419673571@qq.com。
 
更多>同类政策法规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法规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