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联盟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瑞士农村的垃圾处理:严格分类 源头治理 管理严格

   2018-04-17 4710
核心提示:  在瑞士农村,一名居民开车来分类公共垃圾箱前扔垃圾。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摄/光明图片  瑞士的城镇化程度较高,城乡差别
   在瑞士农村,一名居民开车来分类公共垃圾箱前扔垃圾。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摄/光明图片

  瑞士的城镇化程度较高,城乡差别不大。因此,瑞士农村的垃圾处理,相比城市的垃圾处理,除了垃圾本身的区别之外,在处理的方式方法上,没有大的区别。城市的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而农村还有一些生产垃圾。但这些生产垃圾,如葡萄酒农生产葡萄酒产生的垃圾、畜牧业主生产带来的垃圾等,都有专门的机构和方式进行处理。

  瑞士是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处理、循环利用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士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备细致,详细规定了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各种细节。各个州、城镇在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保障、具体技术保障、财务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每个家庭、个人、企业、机构也高度重视垃圾处理。所有这些,保证了这个没有出海口、除了水资源以外其他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好地解决了垃圾难题,赢得了青山绿水、花园国家的美名。

  首先,严格分类是瑞士垃圾处理的最主要特征。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有两个垃圾处理的相关现象引人注意。其一,是居民开着车倒垃圾的情景很常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垃圾严格分类,具有不同垃圾桶(箱、罐)的垃圾站不是哪里都有,而是根据居民人数集中设置;另一方面,由于分类严格,每家也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垃圾需要倒,所以需要攒在一起,一次处理。其二,就是花钱请专业机构、专业人士来收垃圾的情况也很常见。据瑞士联邦官方有关部门的规定,垃圾共分为8大类、103种。8大类分别是化学垃圾、医用垃圾、金属垃圾、矿物垃圾、建筑-机器-汽车及附加品垃圾、动植物垃圾、残留物垃圾(如污水污泥)以及城乡分类生活垃圾。与普通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这最后一类生活垃圾、共16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回收处理要求和方式。

  一般而言,在瑞士生活,以下几类垃圾一定要区分处理:纸壳、纸板、报纸、杂志是一类,塑料制品(包括饮料瓶,有的还要按颜色区分)是一类,玻璃制品是一类,还有就是其他可回收垃圾。自去年开始,日内瓦政府要求居民把厨余垃圾单独清理,使用专门购买的可回收垃圾袋,将菜叶、鸡蛋壳、果核等集中起来,扔入专门的绿色垃圾箱。以上这几种垃圾,一般在居民区或附近都能扔掉。至于电池等电子垃圾,一般要去集中处理的专门地点去扔。而大型的金属垃圾(有些分别按金属类别再细分,如钢、铁、锡等)、废旧家具、家用电器、衣物等等,则一般需要请专人清理。在城市中较大的居民区,也有的设置专门地点,允许居民定期在指定地点扔上述垃圾。

  其次,焚烧、填埋是城乡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瑞士全国有28个垃圾焚烧厂。据联邦有关数据,整体上城乡垃圾的80%被焚烧,剩余的直接进入填埋场。近年来的趋势是,禁止城乡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而是从垃圾产生源头开始治理,即减量、分类、收集、处置。只有完全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垃圾,才会被填埋。由于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所以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垃圾的总量在上升,但被焚烧垃圾量却在减少,同时,垃圾的循环利用能力不断提高。据有关数据,瑞士城乡垃圾处理中,塑料瓶、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达70%左右。

  第三,管理严格是保证垃圾分类、循环使用和科学处理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瑞士垃圾处理的方式方法需要的成本不低。一般来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花钱、省事的处理垃圾的方式一定是错误的。就是说所有的垃圾处理,一定要付出相应的财务成本、时间成本。如果乱扔垃圾,一旦被抓,后果严重。

  在瑞士,垃圾有效处理、循环使用、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也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方便程度。譬如,政府会在网站上公布“扔垃圾地图”“扔垃圾指南”;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培训。官方或民间也有各种类似“垃圾零浪费协会”的机构,宣传善待垃圾、帮助居民正确处理垃圾。同时,就像瑞士社会管理的很多方面一样,不守纪律的结果可能是巨额罚款、也可能是被迫上课接受教育和参观有关设施或展览,严重的甚至要吃官司。有的州或城镇,政府还会雇用专人担任“垃圾警察”。他们甚至会从垃圾中寻找垃圾主人的信息,不管你是因为无心还是有意把垃圾扔错了地方,或者没有按规定购买专门的垃圾袋,一旦被抓住,麻烦就大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yzc.cn/news/show.php?itemid=694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2419673571@qq.com。
 
更多>同类政策法规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法规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