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隆是磺酰脲类麦田茎叶处理除草剂,小麦、大麦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用药。一般在麦子播种后40天左右或春季麦苗返青后喷雾,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为0.9~1.5克。该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比氯磺隆、甲磺隆短,半衰期仅15.4~24.8天,施药后31~60天消解率即达80%以上。但由于苯磺隆生物活性极高,在靶标生物和非靶标生物之间又缺乏严格的选择性,即使是微量的残留也极有可能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或抑制其生长。
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对绝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但容易对花生造成药害。大量实验证明,麦田使用苯磺隆后至少需要间隔4个月才能种植花生。如果后茬种植花生,尤其是沙土类麦田,只能在冬前施用,而且仅能每亩用纯药0.7克,春季不能使用;黏土和壤土类麦田也要尽量在冬前使用,以确保4个月的安全间隔期,如需在春季使用,需降低用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该药的敏感性有差异,据有关报道,“鲁”字号品种比“花”字号品种敏感。
据山东省除草剂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蒋仁棠等人在《杂草对苯磺隆抗药性及残留药害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一文报道,在秋季和春季施用苯磺隆防除麦田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除草增产效果,并对小麦安全。秋季施药,药后110天播种后茬作物,每亩用苯磺隆纯药0.56~1.5克对后茬花生、大豆、棉花安全;每亩用苯磺隆纯药3克对后茬花生安全性差。春季施药,药后60天播种后茬作物,每亩用苯磺隆纯药0.56~0.75克对后茬大豆、棉花和花生安全;每亩用苯磺隆1.5~3克对花生有较重的药害,受害花生分枝少、叶色黄化、植株低矮、结果率低;每亩用苯磺隆纯药3克对大豆、棉花也有一定的药害。
水稻对苯磺隆的耐受性较强,一般在小麦田正常施用苯磺隆不会对后茬水稻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用量过大或施药过迟,药物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较大,可能会对后茬水稻造成不良影响,抑制其生长。据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张红撰写的《苯磺隆对后茬水稻敏感性的影响研究》一文报道,采用水培生物测定法(将苯磺隆试样配制成10、50、100、500、1000纳克/毫升的溶液,加入分别摆有杂交籼稻、糯稻、粳稻种子的培养皿中,以清水为对照,3天后测定水稻根长和芽长)和土培生物测定法(将10、50、100、500、1000纳克/毫升的苯磺隆药液与土拌匀制成药土,在药土中分别播入不同类型的水稻种子,15天后测定水稻根长及芽长)分别测定3种水稻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水培条件下苯磺隆浓度在50纳克/毫升时,水稻根系和胚芽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在土培条件下,水稻根系在苯磺隆浓度500纳克/毫升时,胚芽在苯磺隆浓度10纳克/毫升时也明显受到抑制。这说明苯磺隆对水稻的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胚芽的抑制作用更强。其中,苯磺隆对糯稻的胚芽和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杂交籼稻的抑制作用次之,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弱。试验表明,苯磺隆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作用较强,土壤中苯磺隆浓度达2.96纳克/毫升时,就开始对水稻根系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春季小麦田化除可以加用苯磺隆防除阔叶杂草,但用药时间不能过迟、用量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对花生等敏感作物造成残留药害,对水稻也可能造成残留药害。近年来我省大部分地区的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该药已产生较强抗性,即使加量用药也不能有效防除,反而会加重对小麦的药害及对后茬敏感作物的残留药害。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苯磺隆抗性强的地区,可以选用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等药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