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关注预制菜产业、支持濒危动植物药材代用品研发和利用、建议延长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带来了许多建议。
对于大家热议的预制菜产业,赵皖平认为,由于预制菜产业链供应链大,产品品质和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预制菜生产企业应当强调对于过敏原和添加剂的明确声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预制菜产业既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多种问题与制约,特别是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面临一系列挑战。”赵皖平表示,预制菜产业是一个前端原料在田间、后端消费在嘴边的“全链条产业”,预制菜产业原料供应在农业端,后端在餐饮食品端,产业链供应链大,造成预制菜产业产品品质及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
在赵皖平看来,预制菜产业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成本最大、风险最大,价值获得比例却最低,这必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原料供应,而后端食品销售环节价值最高,这种分割不仅造成供应链的不稳定风险,产品品质也难以把控。“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并不简单。”赵皖平认为,应当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包括前端农产品原料性食材的生产、中间农产品深精加工与餐饮食品加工物流、后端餐饮食品市场消费供应等,只有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大量预制菜生产项目上马,将带来产品供应规模的快速膨胀,“在这种形势下,预制菜生产企业应该重视产品品质提升,把品质提升作为市场核心竞争力。”赵皖平建议,企业在制定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全流程检验检测、全流程监控追溯、全流程保证,实现产业链的品质化。“我认为还要强调对于过敏原和添加剂的明确声明,使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产品的成分,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并建设便捷的消费者投诉渠道,以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保护其合法权益。
恢复濒危动植物药材代用品的注册路径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举措,大力推动中药质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在2019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在我国,含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等珍稀药用动植物的中成药品种超千种,这是中华民族中医药瑰宝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及中药用量提升,我国当前珍稀药用动植物资源日趋贫乏。”赵皖平介绍,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统计,我国的极危、濒危和易危高等植物有3767种,占10.9%;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数为9321 《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 种,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 21.4%。
今年全国“两会”,赵皖平带来了《关于支持濒危动植物药材代用品研发和利用的建议》,他认为,应当由国家药监局牵头,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等部门,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恢复濒危动植物药材代用品的注册路径。“建议国家积极推动濒危药材的人工栽培、人工合成复配、生物技术制备的代用品的申报注册,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濒危动植物药材代用品的研发活力。”赵皖平表示,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积极研发和生产质优价廉和安全等效的人工制品,并加强上市后的监管。
建议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10个月以上
“近年来,国家将培养的重点倾斜于精神卫生类人才方向,而精神卫生类人才与心理人才,是两个方向。”赵皖平认为,精神科医生不同于心理老师,对于普通心理问题,人们一般不愿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就诊。
有数据显示,自2017年国家截止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还是大约有3—4 万心理咨询师活跃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一线上,但是对仍有巨大缺口。赵皖平还发现,由于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等原因,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的实践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如今,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是一门专业性非常高的职业,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操作技能。”赵皖平建议,应当由国家职能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将2017年停止的国家层面职业资格认证续起来,并参与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管理、审核。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以及心理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对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并鼓励有培训资质的心理专业机构开展心理技能培训。
此外,高校心理学专业要重视应用心理技能教学,对学生加强实习期考核,考评要等同于医学学生的实习,建议在心理一线实习 10 个月以上,形成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