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一类运用现代化设备规模化制作、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冷藏或冻藏、直接或通过加热或简单烹饪后即食的工业化特色菜品,是源于菜肴的工业化预制食品[1]。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民众消费方式的变化,预制菜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2022年预制菜行业产值已达到4248.1亿元。但我国预制菜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概念模糊、技术和设备落后、标准不配套、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1]。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及安全性的关注日益增强。
然而,目前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预制菜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如下:
1.信息透明度不足: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发现标签和包装上的信息相对简略,难以获取产品成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等内容;
2.过敏原和添加剂声明不清晰:部分预制菜过敏原和添加剂标注不够清晰,增加了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3.生产工艺和源头信息获取难度大:消费者期望详细了解生产工艺和食材源头,但难以查询;
4.消费者投诉渠道不畅通: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常遇到投诉渠道不畅通的情况,导致问题难以及时解决,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因此,亟待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的有效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1.制定更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更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确保信息透明度,使消费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产品的成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
2.明确过敏原和添加剂声明:强调对于过敏原和添加剂的明确声明,使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产品的成分,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3.鼓励生产商提供更多信息:鼓励生产商主动提供更多的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的信息,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满足对于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更高期望;
4.建设便捷的消费者投诉渠道: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建设更为便捷、高效的消费者投诉渠道和问题解决机制,以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保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