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预制菜 标准体系建设通则》系列团体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对《预制菜 标准体系建设通则》《预制菜 分类准则》《预制菜 分级规范》等3项团体标准的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提出完善建议。
国内食品加工、标准化及管理领域近20名专家参与研讨会,对现阶段我国预制菜领域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本次讨论的3项团体标准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归口管理,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和重庆梁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并牵头起草。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蓝军指出,作为新兴万亿级别产业,预制菜产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标准化工作的支撑。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合院长、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认为,该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对新形势下我国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表示,我国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但仍显局限,难以有效指导预制菜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难题。预制菜市场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趋势,预制菜产品的标准化将成为必然要求。本次会议研讨的3项团体标准,有助于完善我国预制菜领域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建设,深化预制菜产业的全流程、全链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研讨的三个标准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具有可定向、可识别、可监管特征的预制菜分类标准体系,以及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识别性、可操作性特征的预制菜分级标准体系,对引领预制菜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从“田头”到“餐桌”,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既顺应了消费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和便捷性餐饮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拓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社会关注度高,但总体来看,无论从政府、行业宏观管理层面,还是企业、消费者微观应用和识别层面,都缺乏相应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的预制菜标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115/701396.shtml
来源:仪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