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酱油了,都说了会致癌,你是不是想害我们啊!”
芳芳做菜的时候喜欢放酱油,不论是凉菜、炒菜还是卤肉都是如此,她觉得放了酱油的菜不仅色泽好,口感也更好,多年来一直是这种习惯。
但婆婆对此颇有微词,因为她前段时间听姐妹说酱油是个致癌物,颜色那么深是因为添加了很多化学物质,吃酱油对健康危害大。
当天她回到家后,立马就去跟芳芳说了,让她以后做菜别再放酱油。芳芳嘴上附和着婆婆,但之后还是该放就放,根本没当回事儿。
这不,今天做菜中途婆婆进来看到她又在放酱油,当下就“炸”了,跟她嚷嚷了起来,芳芳也跟着吵了两句,两人谁也不服对方。
到底酱油是不是如婆婆所说的那么不堪呢?吃酱油容易致癌吗?接下来小九就带你具体了解。
一、酱油是“害人油”?盘点关于酱油的传言
酱油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调味品之一,添加后可增加菜肴的香气和滋味。其是由蛋白质原料、淀粉原料发酵而来的,一般使用的原料有大豆、小麦、麸皮以及豆粕等。
关于酱油的传言有非常多,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真相究竟是怎么,我们一一来看。
1、生吃酱油会得癌症?
传言称,生吃酱油会导致身体罹患肝癌,这让很多人瑟瑟发抖,生活中有不少场合都会生吃酱油,酱油到底能不能生吃?
答案是可以,我们日常常见的酱油可分为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前者是做菜时使用的,后者则是可以直接当调料吃的。
传言中所说的不能生吃的酱油就是烹调酱油。相关标准对于餐桌酱油内的菌落总数有明确规定,但对于烹调酱油没有要求,但菌落总数只是卫生学的概念,不等于有害菌。
我们真正关注的指标应该是致病菌的指标,国家规定任何酱油内都不得检出致病菌。在购买合格酱油的前提下,不必担心致癌的问题。
2、酱油中含有致癌物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种明确的可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导致身体患癌风险上升,但酱油内真的含有吗?
想要产生亚硝胺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一是亚硝酸盐含量充足;二是足够多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三是酸性条件促进分解反应发生。
但酱油在酿造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也不会添加亚硝酸钠等配料,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即便是黄豆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胺类物质,也难以生成亚硝胺。
3、未标“GB18186”代码的酱油致癌?
GB18186代码是指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标注的酱油就不符合标准。
一些酱油上会标注企业生产标准代码,我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允许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该标准会高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地方标准。换言之,相较于标注GB18186代码的酱油,标注企业生产标准代码的安全性反而更高。
所以日常不能以偏概全以酱油上是否标注GB18186来判断酱油的安全性,只要是正规超市购买的酱油一般不会有安全问题。
二、吃酱油不注意这一点,可能危害健康
酱油虽然常见,但在食用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这一点,需要每个人重视。
酱油是个钠含量很高的调味品,10ml内约含有1.5~2g盐分,长期摄入大量酱油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一系列的伤害。
包括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诱发肾功能损伤;让体内水液平和被打破,进一步诱发血压上升;导致体内的钙元素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让胃酸浓度升高,增加罹患胃溃疡的几率等。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一般不建议给儿童单独购买儿童酱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儿童调味品其实是一种伪概念,其内里的成分与其他调味品差别不大,甚至于一些儿童酱油内的钠元素比普通的更高,但价格却比普通的要高不少,可以说是“智商税”。
三、如何挑选一瓶靠谱酱油?教你4招
酱油作为日常常见的调味品,其实在挑选的时候也有不少小技巧,记住这4点,挑出一瓶好酱油。
1、优先选择“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由大豆相关原料经过发酵而来的,相对而言材料较为天然、营养也更丰富一些。而配制酱油则是用一半以上的酿造酱油加入水解植物蛋白质调配而成。
2、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品质的主要标准之一,数值越高的说明酱油的品质越高,鲜味也会更浓郁一些。
3、看钠含量
酱油是调味品内的隐形盐大户,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查看内里的钠元素含量,同等数值下选择越低的越好。
4、摇晃酱油瓶身
好的酱油在摇晃瓶身时会出现小而均匀的泡沫,且泡沫不容易散去,这说明其内里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
关于酱油的传言有非常多,但很多都是不实的,对此要学会甄别,不要因为谣言而影响生活。当然,日常添加酱油也要注意控制量,避免摄入过多盐分。